Hi:欢迎来到www。57365。com

全部学科分类


主页 > 免费论文 > 历史论文 > 史学理论 >

具有特色的世界史宏观理论探究

作者:admin2014-11-17 11:01阅读:文章来源:未知
        什么是全球史?它与我们一直以来常说的“世界史”有何不同,学界 对此解读不同,回答各异,但比较一致的共识还是认为,它大体相当于我 们所说的世界史宏观理论。无论是苏联大通史还是本特利的全球史等,涉 及的基本理论问题都是如何看待和处理人类世界整体发展的问题。吴于廑 先生最后十余年利用不同场合、通过一系列文章,比较完整地提出了他的 世界历史纵横发展理论,明确系统地阐述了对相关重大问题的见解。该理论充分吸收了前人在此领域的思想成果,在全面回顾历史上多种世界史发 展理论并详细分析其优劣得失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史理 论和我国世界史学界几代人长期探索的思想结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世 界史学者勇于创新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可以说这个理论是最具有中 国特色的世界史发展的宏观学说,其解决的理论问题恰好与当下“全球 史”理论相合。吴于廑先生去世前经过认真筛选、亲自确定篇目,集结出 版了自选文集,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十分准确的集中阐释。吴于廑先生去世 后,我国世界史学界继续完成先生生前未竟的事业,吴、齐本《世界史》 教材于次年问世,至今畅销不衰。笔者反复阅读,仔细思考,深为前辈学 者提出的理论所折服,并认为吴于廑先生对世界史宏观理论的贡献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值此纪念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冒昧提出浅见,与学界 同仁共同切磋。
       对于整体世界史理论,吴于廑先生曾给出了非常清晰而准确的表述, 他说:“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 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方面和横向发展方面。这里说的纵向发展,是指人 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 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 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不一例外地按着这个 序列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在阐明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方面已经作 出了不少可贵的成绩。所谓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 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 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的。”这一理论表述不仅明确了相关的理论概 念和理论界定,而且提出了合理的理论框架。
       世界历史纵向与横向发展的辩证关系在此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历史 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 独立的。它们互为条件,最初是缓慢地、后来是越来越急速地促成历史由 分散的发展到以世界为一整体的发展。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 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处于较低社会发 展阶段的人类,不可能形成复杂的社会分工,不会有程度较深的生产社会 化和专业化。与此相应,人们就不可能在较广阔的范围内进行经济上的以 及其他方面的交往。不达到较高的物质生产水平,没有程度较深和方面较 广的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历史就只能是各个地区相互闭塞的历史,而非 联系密切的,结为一体的世界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从野蛮到文 明、从低级社会阶段向高级社会阶段的纵向发展,制约着它从部落到国 家、从分散的各地区到联结为一体的世界的横向发展。横向发展一方面受 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 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 “可见,历史的纵向 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共同 的基础和最终的推动力是物质生产的进步……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 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它把历史的这两个方面结合 在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之中。” 
       从上述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吴于廑先生对前资本主义 时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进行了深人分析,提出了关于农耕和游牧两个世界及 后者对前者的三次大冲击理论,构成了吴于廑先生整体世界史观最具特色 的部分,也是其最主要的理论贡献。
       他首先提出了农耕和游牧两个世界的划分及其基本特征的理论,即农 耕世界与游牧世界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世界上先后出现了几个各 具特色的农耕中心。最早的是西亚……其次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东南 亚……还有一个农耕中心是墨西哥……秘鲁……还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 洲内陆,可能也有独自发展起来的农耕中心……农耕中心形成以后,农业 生产技术就缓慢地向其他宜于农耕的地方扩展……就亚欧大陆而言,经历 了好几千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由黄河至长江,印度由印度河至恒河,西 亚、中亚由安那托利亚至伊朗、阿富汗,欧洲由地中海至波罗的海,由不 列颠至乌克兰,还有与亚欧大陆毗连的地中海南岸,都先后不一地成为农 耕地带……我们不妨称此长弧形地带为亚欧大陆上的农耕世界”①。“农耕 世界的经济是以农为本的经济。它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具有狭隘的地方性,彼此闭塞……以农为本,就总不能彻底改变各个 民族和地区之间的闭关自守状态。” “在亚欧大陆,宜于农耕的地带基本偏 南,即上面所说的从东到西的长弧形农耕世界。宜于游牧的地带基本偏 北,几乎和农耕地带平行,东起西伯利亚,经我国的东北、蒙古、中亚、 咸海里海之北、高加索、南俄罗斯,直到欧洲东境,也是自东而西……称之为游牧世界。”?两个世界的不同发展道路和前景在于,农耕生产的增长 率大于游牧生产的增长率,“游牧地带的生产也在发展增长,但增长得缓 慢,不能或很少能分出较多的社会劳动力用于游牧以外的各种活动……这 两个并列存在的世界一个富庶先进,一个贫瘠落后;南农北牧,南富北 穷”?。生产率在不同地区出现高低差异,首先取决于两个世界生态环境的 不同,进而其捶取自然资源的方式不同,造成相对闭塞的各地区在转化资 源的效率上产生区别,最终形成世界范围发展的不平衡性。吴于廑先生 “两个世界”的分析将前资本主义时代纷繁复杂不断变动的世界格局纳人 合理的框架,清晰地展现出那个漫长时期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
       世界史纵横发展理论认为,世界历史最近数百年发展的基本性质就是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其核心内容是工业文明的发生与发展,这一结论 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兴起以来的世界史发展所进行的全局性观察基 础上。该理论认为,正是工业文明在西欧一隅的发展,突破了人类社会农 业文明长期形成的限制,并进行了迅猛的世界性扩展,进而导致全球性的重大变革。从世界历史长时段观察,经受过游牧世界三次大冲击并最终取 得胜利扩张的农耕世界,在15、16世纪遭到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工业文明 的冲击,并最终败下阵来。吴于廑先生明确提出“世界史”形成于15、16 世纪的观点,认为“这两个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史的重大转折,也许是 意义最深、最大的转折。这两个世纪是世界性海道大通的世纪。海道不仅 取代了以往联结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陆上通道,而且大大扩大了联结的范 围,海流所至,无远弗届……各大地区间的闭塞从此获得世界性的突破。 这两个世纪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其初生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世纪。 世界市场自此渐次形成,资本主义最初以其触角、其后以其超越前资本主 义一切生产方式所能产生的巨大能量,伸人地球的每个角落,终之席卷世 界……世界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 ‘愈来愈彻底’地消失……十五、 十六世纪以来四百年的历史说明,世界巳经从根本上消灭各民族、各地区 的闭塞,密不可分的全局已经形成”。当代世界体系始于15世纪末海道 大通或者1500年这个说法并不新奇,如今几乎成为学界共识,但是吴于廑 先生不拘泥于个别历史事件,而是注意这两个世纪历史发展的趋势,注重 分析农业和工业两种文明地位的历史性转换,细致剖析农耕世界如何孕育 工业文明,以及由重商主义到工业革命之人类社会的重大转型。这就克服 了施宾格勒、汤因比等文化形态史观学者观察各个时代不同文明间横向联 系的视觉盲点,也克服了弗兰克力图以“世界贸易”结构解释1000年甚 至5000年世界体系之缺乏历史感的不足,突出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和现 代性。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奥秘,指出人类社会发 展的结构性演化趋势。但是冷战结束后,人们普遍产生了困惑,以为苏俄 式现代化道路的失败也宣告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终结。吴于廑先生 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深刻剖析了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 认为“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 本主义以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诸阶段。它以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的巨大动 力,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 模,前资本主义的任何时代都无与伦比”。在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 深刻的矛盾及其表现后,他进一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性发展之必然结 果,“这个斗争又发展为国际化斗争,形成有完整政治纲领的、联合全世 界无产者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的广泛结合,形成对资本主义工业世界国际秩序的巨大威胁”。吴于廑 先生认为,世界历史具有丰富的内涵,“谈‘世界体系’,考察贸易经济问 题是很重要的,但还应该考察比此更广泛的其他方面。这个要考察的更广 泛的方面,我想也可以称之为文明或文化的辐射。我们的祖辈习于用‘西 学东渐’这个词。所谓‘西学’,涵义很广,包括近代的科学技艺、思想 意识、经济和政治理论以及和这些理论相随的关于近代经济和政治体制的 知识等等……这些主要起于西欧并最早盛行于西欧一带的‘学’,都随着 从资本主义萌芽开端到工业革命而大为加强的西方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渗 透力以至掠夺和侵略的暴力,向西欧以外扩散”。世界其他地区“都不能 不受‘西学’和西方经济和政治势力‘东渐’的影响,都不能不受最先在 西欧出现的工业世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辐射”。社会转型的内容包 括“传统的农本经济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瓦解和改造,也就是到头来转向工 业化的改造;建立于农本经济之上的政治上层结构也是不可避免地要经历 瓦解和改造,到头来是封建专制终必让位于民主的改造”。
       行文至此,笔者深为吴于廑先生的理论所折服。其对两种现代化道路 ‘趋同性的认识源于对当今世界历史发展性质的准确判断;其对两种工业化 (现代化)和工业文明之间较量趋势的分析准确地概括了当今世界性经济 政治冲突的现状;两个世界“并存竞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判 断,也准确地说明了目前以美、欧为首的发达国家结成一方,千方百计阻 遏以新型经济体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它们虽然百般设置障碍却难挡社会主义工业文明崛起的现实情况;无论是苏东巨变,还是 颜色革命,抑或中东乱局,都反映出“两种现代化道路和模式的较量", 后起的发展中国家要在现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内崛起,必须在吸 收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突破限制和制约,这样的斗争还会长 期存在。鉴于世界资源的有限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崛起过程中,必须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而发达国家也必须改变称霸世界 或固守世界体系中心地位的传统思维,改变自身不合理的制度。两种工业 文明由对抗转化为对话,由“不同”趋向“相同”,求同存异,追求世界 共同发展。而吴于廑先生提出的“世界历史的合理未来”包含着丰富的内 容:合理地生产、合理地分配、合理地应用科学技术、合理地满足人类群 体和个体不断提髙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这样的理想就是我们为 之奋斗的“大同世界”即共产主义理想。
       当然,我们说吴于廑先生理论的“完善” “合理"并不意味着这个理 论没有补充的可能。替如在考虑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动力方面还缺乏生态环 境史的因素,因为经济结构更为脆弱的游牧民族在遭遇大范围恶劣气候变 化后,其面临的险恶生存环境将迫使他们在部族存亡之际大举迁徙。又譬 如,在农耕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的以信仰为特征的各个文明圏也是人类从 分散向整体发展进程的一个中间环节,特別是各个文明圏形成的以大帝国 为中心或“朝贡册封体系”,或者“朝贡贸易体系”的多种表现形式。还 有一点需要提及,吴于廑先生生前(与齐世荣合作〉主编的最后一部通史 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其理论,但是在全面落实其理论方面,还需要未来进 一步完善。
 

最近相关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初等教育]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评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我们广泛认可,特别是评价中的激励性语言对于维护并促进学生的自尊心、...[全文]
[教育理论]高职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研究浅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学生开展全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担,同时还是对高职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全文]
[医学]脑卒中后足内翻的康复治疗进展研究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全文]
[互联网技术]浅谈云数据中心网络虚拟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1企业云数据中心 通过多层次IT基础架构,企业可以建立起所谓的企业云,将原有的企业传统IT基础设施进行充分的整合,形成...[全文]
[计算机硬件]影响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的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多的离不开互联网,作为互联网载体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和...[全文]
[汽车工业]电动汽车高压部件耦合衰减的测试方法分析
引言 电动汽车的电器系统,不但包括传统燃油车的低压部件,还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器、DC-DC等高压部件。相对来...[全文]
[环境科学]土壤动物对土壤污染有什么降解作用
土壤动物是指有些动物它的一生或者生命的一段时间是在土壤中度过的,并且它的土壤生活会对土壤产生一定的影响。土壤动...[全文]
[环境科学]地质统计学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
0 引言 地质统计学,近年来又被称为空间信息统计学,是数学地质领域中一门发展迅速且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学科。它以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