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推进依法执政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阐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问题时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总纲,也是关于依法执政的总纲。
首先,建设法治中国、实施依法执政必须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宪法作为根本法,对于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具有统帅作用。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宪法是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党的事业、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指出,“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所以,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人民代表大会要强化立法功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通过完善人大的立法程序,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要把宪法规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到实处,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
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要根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继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立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通过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使人民通过参与立法活动来表现和实现自己管理国家的意志和要求,从而体现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通过人民参与立法,确保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最终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正义性。
其次,建设法治中国、实施依法执政包括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切实转变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政府要转向为市场提供服务这一主要职能,就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人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
建设法治中国,实施依法执政,必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通过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海域海岛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政府机构在履行行政执法职能时,必须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制度,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第三,建设法治中国、实施依法执政要切实实现司法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实现司法公正的要点是切实保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就要彻底摈弃那些妨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权力的不合理的制度、机制设置。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这是引领我国司法走向全面公正的重要举措。
改革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对于确保司法公正同样重要。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
为确保司法公正,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设想。其原则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其具体措施是,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录制并保留全程庭审资料;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
司法公正,不仅体现为案件裁判过程和结果合法、正确,使犯罪和违法受到必要制裁,也体现为在司法过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要根据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原则,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变革:《决定》宣布废止劳动教养制度。与此同时,《决定》提出,要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此外,《决定》还提出了关于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原则设想。
第四,建设法治中国、实施依法执政还需要深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意识。
《决定》强调,要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政务、事务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党要根据依法治国这个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执政。各级党组织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任何组织(包括党的各级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注意把法治的思维和理念贯穿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方面面。法治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建设领域,也不是仅仅属于政治建设领域的事项,而是要全面贯彻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建设、一国两制建设、国际和平建设、党的建设的实践中。上述各个领域的建设实践,离开法律和法治必然会出现大的偏差和失误。说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指,在上述各个领域的事务中都要贯彻法治的精神和原则。
- 上一篇:法制新闻报道中的法律关系问题
- 下一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学解读与阐释
最近相关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初等教育]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评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我们广泛认可,特别是评价中的激励性语言对于维护并促进学生的自尊心、...[全文]
- [教育理论]高职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研究浅析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学生开展全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担,同时还是对高职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全文]
- [医学]脑卒中后足内翻的康复治疗进展研究
-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全文]
- [互联网技术]浅谈云数据中心网络虚拟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 1企业云数据中心 通过多层次IT基础架构,企业可以建立起所谓的企业云,将原有的企业传统IT基础设施进行充分的整合,形成...[全文]
- [计算机硬件]影响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的因素
-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多的离不开互联网,作为互联网载体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和...[全文]
- [汽车工业]电动汽车高压部件耦合衰减的测试方法分析
- 引言 电动汽车的电器系统,不但包括传统燃油车的低压部件,还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器、DC-DC等高压部件。相对来...[全文]
- [环境科学]土壤动物对土壤污染有什么降解作用
- 土壤动物是指有些动物它的一生或者生命的一段时间是在土壤中度过的,并且它的土壤生活会对土壤产生一定的影响。土壤动...[全文]
- [环境科学]地质统计学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
- 0 引言 地质统计学,近年来又被称为空间信息统计学,是数学地质领域中一门发展迅速且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学科。它以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