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www。57365。com

全部学科分类


主页 > 免费论文 > 历史论文 > 古代史 >

宋代台谏的异化探究

作者:admin2014-11-17 10:55阅读:文章来源:未知
        台谏,是台官与谏官的合称。宋代以前,台、谏属于两个系列,履行不同的职责。唐时,台官指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其职责是监督宰相及百官;谏官指谏议大夫、拾遗、补阙、司谏、正言,其职责是专门讽谏皇帝,纠绳皇帝的过失。
       宋初沿袭唐制,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掌纠绳内外百官奸慝,肃清朝廷纪纲,大事则廷辩,小事则纠弹。”(《宋会要·职官》)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成立另一个最高监察机构谏院,将原本隶属于门下省的谏官分离出来。从此以后,谏官不再是宰相下属,宰相无权任用谏官,所有台官谏官均由皇帝任命,于是,台官谏官成为“天子耳目之臣,宰执不当荐举,当出亲擢,立为定制”。
       从法理上说,“谏官掌献替,以正人主;御史掌纠察,以绳百僚。”设立谏官的初衷,本来是纠绳皇帝,而非纠绳宰相,对皇帝才称“谏”。但是宋朝设立谏院,谏官脱离门下省,撇开皇帝不管,反过来监督宰相及百官,使皇帝成为不受约束的绝对权威。这个改变,无疑是谏官职能的异化。有鉴于改制后台官、谏官职能重叠,到了北宋中期,台谏基本合一。
       相对唐代而言,宋代谏官主要是弹奏大臣,而非规谏君主。不过,既然台谏合一,那么弹奏大臣也是应尽的职责,再说权力理应受到监督与制约。问题在于,宋代台谏在履职过程中并未恪守公正与理性,以致出现严重的异化现象,对宋代政治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具体来说,台谏的异化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论奏弹劾主要对人而非对事,且偏好人身攻击。诚然,人与事很难截然分开。但台谏在论奏的时候,倾向于对某个大臣进行攻击,将自身置于道德制高点,竭力诋毁他人,不惜人身攻击。仁宗、英宗在位45年间,因台谏弹劾而免职的宰执人数、人次之多,非常惊人。台湾学者梁天锡曾对仁宗朝被台谏弹劾罢免的宰执大臣做过统计,居然有15人;国内学者罗家祥综合考证,这个数目竟多达23人。英宗治平年间,就英宗生父濮王的称号发生“濮议之争”,以王珪为首的两制认为,濮王于仁宗为兄,英宗应称其为皇伯;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宰执们则认为,英宗应称其为皇考,并建议将两种方案提交百官讨论。当时,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吕诲联合侍御史范纯仁、监察御史吕大防弹奏欧阳修:“豺狼当路,击逐宜先;奸邪在朝,弹劾敢后?伏见参知政事欧阳修,首开邪议,以枉道悦人主,以近利负先帝……朝廷骇闻,天下失望;政典之所不赦,人神之所共弃。”把韩琦、欧阳修等比作豺狼,视为奸佞,这无疑是人身攻击,危言耸听,刻意激化矛盾。神宗熙宁年间,时任御史中丞的吕诲又故伎重演,频频攻击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蹇慢上,阴贼害物”。
       第二,论奏弹劾倾向于罗织罪名,而疏于明辨事理。论奏弹劾是台谏的职责,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然而,台谏在行使这一职权时,不太注重调查研究与确凿证据,往往凭“风闻言事”,或小题大做,甚至上纲上线,刻意罗织罪名。英宗治平四年四月,御史中丞王陶查阅《皇祐编敕》得知宰臣入殿押班故事,仗着与神宗的特殊关系(神宗为颖王时即供职于身边),弹奏宰相“韩琦、曾公亮不押常朝班,至谓琦跋扈,引霍光、梁冀为喻”(《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十五》)。其实,宰相于文德殿押班,仅在真宗大中祥符初年出现,“行之不久,渐复隳废”,至英宗治平四年,此制已然废止五十余年。王陶竟然借题发挥攻击宰相,欲陷韩琦以灭族之罪。韩琦、曾公亮上表待罪,王陶仍“连奏不已”;参知政事吴逵、赵概等为韩琦申辩,于是引起一场执政大臣与台谏的激烈斗争。进入仁宗时期,北宋已经显现“纲纪日坏,下令日乖,国日益贫,民日益困,流民满野,滥官满朝”(欧阳修语)的颓势。为了富国强兵,在神宗支持下,王安石大刀阔斧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一开始,就招致保守大臣、台谏官两股势力围攻,吕诲以“慢上无礼”、“好名欲进”、“要君取名”、“用情罔公”、“挟情坏法”、“背公死党”、“专威害政”、“陵轹同列”、“朋奸附下”、“商榷财利”等十事弹劾王安石。十事当中,只有“商榷财利”基本属实,变法宗旨在于提升国力,自然要理财重利;其余九事,都过于牵强附会,意在诋毁王安石的私德。诚然,部分新法在施行后产生了一些弊端。台谏若能客观地指出利害得失,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建设性意见,王安石也未必不接受。
       第三,论奏弹劾往往采取联合行动,对目标进行围攻。若要弹劾某个执政大臣,台谏官往往采取一致的行动,联名上奏,群起而攻之,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稍不如意,则“家居待罪”,以辞职相要挟。如在“濮议之争”中,欧阳修就遭到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等人围攻;范仲淹、王安石进行改革,屡屡遭到一些台谏官的合力攻击与非议。这种论奏方式,并不是以理服人的论争,而是党同伐异的斗争。
       由于台谏职能与行为的异化,致使台谏势力病态发展,给宰执大臣以极大的掣肘。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倒不会招致非议;若要有所作为,推行新政或新法,就会引起争议与攻击。对于这个问题,苏辙曾于哲宗元祐元年上书指出:“时执政大臣岂皆尽贤,然畏人言,不敢妄作,一有不善,言者即至,随即屏去。”这种政治环境,终究造就一大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政客,“三旨宰相”王珪即为其典型。“(王)珪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时号‘三旨宰相’,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既退谕禀事者云‘已得圣旨’故也。”(《续资治通鉴·宋纪七十八》)宰相如此碌碌无为,国势岂不日益衰微?!
       在宋代,台谏官阶虽然不高,但拥有很大话语权。台谏即为言官,发表言论是他们的职责,无论对什么事情都有发言权,不发言才是不尽职。即便说错了,也不追究责任。谏官有时也会因不当言论免职,其声望反而提升,赢得直言敢讲的美名。宋代“重文轻武”,身为文人的谏官崇尚名节。司马光认为,谏官应以三事为要,即“轻富贵、重名节、知治体”。但是,台谏大都看重名节,而忽视“论事必务大体”;为了名节(或沽名钓誉),他们往往为发言而发言,有理无理倒不要紧,关键在于直言与忠君,以至于不靠谱、不着调、不负责的空论盛行。这种重名而不务实的文化心理,也是导致台谏异化的一大原因。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讲究“中庸之道”,但在古代政治运作上并不擅长“折中”,往往陷入“非此即彼、党同伐异、你死我活”的斗争。首先发难的一方,偏好占据道德制高点,以为自己绝对正确,以偏激的非理性的语言攻击对方,甚至不惜罗织罪名,置别人于死地而后快。在古希腊、古罗马,政治运作主要表现为各种势力的博弈,各方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在论争中寻求共识,在争斗中达成妥协,在制衡中进行合作。古代中国缺乏这种政治文化,习惯于“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与“党同伐异”的行为方式,无疑是导致台谏异化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台谏在履职过程中,很难客观公正地就事论事,一旦出现相互对立的两大阵营,他们会竭力为某一方站台,进行不可调和的争斗。
       宋代台谏制度,虽然随着赵宋王朝灭亡而终结,但它在运行中出现过严重的异化现象,仍然值得后人深刻地反思。一项制度能否发挥好的作用,并非取决于好的初衷,而关键取决于良好的初始设计、运行机制和文化背景,只有合理的制度设计并能得以健康运行,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最近相关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初等教育]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评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我们广泛认可,特别是评价中的激励性语言对于维护并促进学生的自尊心、...[全文]
[教育理论]高职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研究浅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学生开展全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担,同时还是对高职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全文]
[医学]脑卒中后足内翻的康复治疗进展研究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全文]
[互联网技术]浅谈云数据中心网络虚拟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1企业云数据中心 通过多层次IT基础架构,企业可以建立起所谓的企业云,将原有的企业传统IT基础设施进行充分的整合,形成...[全文]
[计算机硬件]影响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的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多的离不开互联网,作为互联网载体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和...[全文]
[汽车工业]电动汽车高压部件耦合衰减的测试方法分析
引言 电动汽车的电器系统,不但包括传统燃油车的低压部件,还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器、DC-DC等高压部件。相对来...[全文]
[环境科学]土壤动物对土壤污染有什么降解作用
土壤动物是指有些动物它的一生或者生命的一段时间是在土壤中度过的,并且它的土壤生活会对土壤产生一定的影响。土壤动...[全文]
[环境科学]地质统计学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
0 引言 地质统计学,近年来又被称为空间信息统计学,是数学地质领域中一门发展迅速且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学科。它以区...[全文]